< >
巨擘, 陳錦俊建築師事務所 陳錦俊建築師事務所
< >
巨擘, 陳錦俊建築師事務所 陳錦俊建築師事務所

巨擘設計思維:『可以更好的設計』

一/鄰里

業主風尚建築經營的所有個案,一直與社區住宅維持密切良好的互動。

獨門獨院的臨路型豪宅是很難達成親密的鄰里關係。它呈現的方式大多是庭院高聳的圍牆、歐式風格、全棟石材… … ,我們並不想這樣的住宅「icon」。雖然本案基地僅能為臨路獨門獨院方式配置,如何製造鄰房間的互動思維便是有趣的課題。

前院停車空間,藉由非刻意的景觀大石及隔戶牆產生的縫隙,可隱約看到鄰房動態,打聲招呼,看看是否有非鄰房住戶出入,除了互動,更有安全意思。

更精彩的後院完全沒有隔戶牆,以景觀配置連成一氣,專為廚房、餐廳的空間景像設計,使做菜可以在明亮、通透、綠意盎然的空間愉悅進行,另有〝串門子〞的鄰里互動性,每戶皆享有互惠性的完整景觀後院,而不只是〝角落〞。

二/大樹

在設計討論初始,就明確這議題:被大樹包圍。也就是每個樓層都能有大樹,在面向正北的配置實不易處理,因此露臺就扮演著極重要角色。透過大懸挑露臺及建物本身漸退,取得南向的日照。成屋的第二年,二樓的梅樹開花了,結了好多的果子,到了鳥兒交配期,每棵大樹皆有鳥巢,綠繡眼、白頭翁、麻雀、斑鳩… … 。有住戶特別準備觀星用望遠鏡、固定架著,落地門在那段期間從沒開過,就怕打擾幼鳥成長。藉由大樹對向住宅不優的景象,有了替代,且其建物人員亦無法直視本建築內部活動。

地下室採光挑空種植的水松(落羽松),到四樓仍能見到樹箱。

三/框景

由內而外視必然是「框景」,框景的大小,視所在位置而定,靠近開口處,外望的框景的框可能不完整。退後一段距離〝框〞明顯了,景遠了。室內的裝修成了邊框,這樣的觀察成就了外觀主立面元素。立面的〝框〞夠大、夠深,造就剛硬的矩形體,在不同角度形成韻律,碩大。六戶的數目似乎在成屋後顯得完美了,多了累贅,少了又缺那麼點什麼。原還擔心是否如此的大框成了壓迫感,多虧大樹成就這樣的美。

框內的主臥成功避開被窺視的可能,(註:基地位於台中市第八期重劃區的住一,只能興建獨棟或雙併住宅),一般主臥室皆在二樓或三樓,本案拉至四樓,除了晀望需求,清水模的矩形大框,塑造私密及私有景觀的心佔感。隈研吾「十宅論」、「食宿公寓派」中似乎有著意義上的靠近,「一方面向都市,(晀望需求,意味對現實世界的渴望),一方面又想逃向自然,(顯示對現實世界拒絕和藐視的情感傾向)」。

四/欄杆

「欄杆」要成為設計理念,似乎有那麼的牽強,在這裡提為設計思維,重點在「綠建築」的非法規死硬的思考邏輯,跳脫拒人於千里外的牌樓設計,二樓露臺的欄杆是個特殊的發想。

五/通氣+採光

在夏天,室內與室外溫差約有3℃,13年前開始在樓梯間施作採光及通風處理,藉由空氣的熱對流,室內與室外溫差可拉到7℃,多年的實驗修正終於找到省成本、效果又好的施作方式。即能通風又可採光,也不用擔心蚊蟲竄入,更能防止颱風天雨水打進室內的問題。

前言

「前言」應在文本之先,而在「文本」之後提,乃因「可以更好的設計」的信念。「可以更好的設計」是設計沒有完美,得由時間,及居住者檢驗。

一般建築完成後,拍照一定最美,未交屋、保持原樣,本案2009年設計完成,開始施工在2010年3月,隔年2011年完工,距今4年,相關照片為去年所攝。內部格局依住戶需求、人口數,或多或少有些許改變,但外部整體,很慶幸的皆保持原樣。

類似的圖片

homify - 打造美好家園

4.5

在homify的app上瀏覽數百萬張的圖片!

免費下載 app
不用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