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(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),獎落三人組的西班牙建築事務所RCR Arquitectes,由於普立茲克建築獎向來青睞操作跨國建案的明星建築師,這三位堅守在地的建築師會奪獎,跌破眾人眼鏡。這三位建築師有近三十年的時間都留在家鄉從事建築,善用能表現與環境連結的本土建材,其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當地特色,不但深刻融入地貌景觀,更表達對土地的尊敬。也因著他們,許多人開始思索建築的「地域價值」,正如評審委員會表示 :「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,我們必須依賴國際影響、商業貿易、探討商議、交易事務等;但越來越多人擔心,正是這種國際化的影響力,我們將逐漸失去本土價值觀、本土藝術和本土風俗……這三位建築師以最美好和充滿詩意的方式,讓我們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,不必然就是非此即彼,至少在建築的操作中,是可以追求兩者的共存。我們確實能夠根植於本土,同時又心向世界。」
台東具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這裡不但是全台人口密度最低的區域,西臨太平洋,擁有全台灣最長的海岸線,而離島的蘭嶼和綠島都有獨特的建築與地貌;文化上,台東有35%以上的原住民人口,佔全縣人口三分之一,而且族群多元包含: 阿美族、排灣族、布農族、卑南族、達悟族、噶瑪蘭族、魯凱族;得天獨厚的台東,如何在建築上「根植本土、心向世界」呢?答案,就在於一位對台東有深刻了解的建築師。
曾獲得ADA新銳建築獎的建築師劉崇聖認為「在地生活是建築創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條件」,他說:「做設計的人,終究要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做設計會比較有感覺……好好在自己的環境裡,思考清楚做法,並且對環境有感情,從環境裡找到可以談的事情。」
一個在地的建築師,對於哪裡會淹水、哪裡容易土石流、哪些地方是敏感地質區,這個地區適合與不適合哪些建材……等這些問題,是透過真實的生活於此,了解這片土地的特性,因此想在台東蓋房子的民眾,建議找一位合格的當地建築師,不但能事半功倍,也能透過他/她的眼光與想像,設計出符合當地環境與法規的住宅。
想在台東尋找建築師的民眾,如果要查詢收費標準,可以參考建築師公會網站上的台東縣建築師酬金標準。工程造價300萬以內四樓以下的一般住宅,建築師的酬金為工程總價的6.5%-9.0%;如果工程造價在300萬到1500萬之間,建築師的酬金就是7.0%-9.0%。
過去台東被視為「後山」,由於交通不便,並不是多數人會選擇定居之地;但近年來因為許多藝術家或外籍人士移居台東,也有許多原住民的年輕人回到部落投入文化、觀光等行業,因此台東近年來有許多藝術村、特色民宿、咖啡廳或是書店,靠著獨特的經營方式或建築樣貌,吸引許多在地觀光人潮。許多移居台東的外地人,會想要購買農地,建議民眾要注意農地興建的相關法規,尤其如果對台東當地建築法規不熟,一定要諮詢建築師。
由於台東深具觀光潛力,近年來地價與租金不斷上漲,為了保障台東當地人民的居住權並協助弱勢成家,當地政府在台東史前館旁的縣有土地,興建300戶「幸福住宅」,以低於市價三成的售價,提供給符合承購資格的民眾。由於登記人數踴躍,最後從審查通過的人之中抽籤決定順位。
幸福住宅由台東在地建築師操刀,根據當地氣候型態進行設計,細節上如:主要開窗面都位於南北向,因為要避免冬天時盛行的東北季風,所以東北向僅開小窗;附近有較低矮的民宅建築,為了避免高樓層擋住鄰地的景觀與光線,建築師特別在樓與樓間留下寬敞的棟距與通道。建築師認為,由在地設計團隊打造公共住宅的優點在於,往往能建造出符合在地需求的房子。
由於地處偏遠,台東登記執業的建築師相較於其他縣市少,想要尋找合格有照的台東建築師,建議上內政部營建署的網站查詢;homify的網站上也提供合格的建築師名單和他們的設計作品與圖片,讀者可以搜尋自己喜愛的建案風格,直接在網站上和建築事務所聯繫或諮詢。
從太平洋至中央山脈,從湛藍的海平面到三千公尺的聳峻高山,豐富的族群散落在台東的山海之中生活,形塑著台東的人文景觀與聚落風格。身為南島文化的發源地,未來的台灣如何在文化多元的台東,打造南島特有的建築景觀,讓房子可以隨著山海呼吸,讓各種文化可以透過建築與自然共存,將決定著台東未來的地景樣貌。
想找尋其他縣市的建築師,請往這裡去。
想要在台東自地自建一定要讀這篇: 預算有限也要蓋房子:13間可愛又低成本的小房子